浅谈南宋普通话发展历程
日期:2017-04-18 02:42:27来源:河南省普通话考试报名网作者:admin 浏览数:278
浅谈南宋普通话发展历程
浅谈南宋普通话发展历程:
孝宗淳熙十三年,河南籍士子郑景寔携六岁的儿子郑钥拜访前宰相、魏国公陈俊卿。主客之间固然门户悬殊,却并未影响两家的联姻,陈俊卿主动提出,让郑钥做自己未来的侄女婿。那么,陈俊卿为何一眼就相中了尚在年幼的小郑钥呢?据赵炎分析有两个原因,郑钥除了聪明伶俐之外,一口字正腔圆的“普通话”,无疑也让身为兴化人满口苏北俚语的陈俊卿心动。
在南宋,何为“普通话”?当然不是今天的北京话,今天的北京话,南宋人称其为“燕音”,属于“胡言乱语”之类,听之“尤使人伤叹”(楼钥),显然不宜成为官方语言。当然也不是南宋“行在”(临时首都)的杭州话,当时的杭州方言,叽里咕噜的实在不易懂。南宋的“普通话”,是开封方言,或称广义上的河南话,其中以洛阳话发音最为标准。陆游最有切身体会,他在《老学庵笔记》里说:“中原惟洛阳得天下之中,语音最正。”看来陆游是位“普通话”专家。
据史籍记载,当时名将张俊为了笼络南方土族,曾学说杭州话,北来的士族移民就耻笑说,张俊没什么特长,只不过会说杭州话罢了。这一方面说明北方贵族届傲自恃,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南宋初年,杭州一带两大方言的冲突是非常激烈的。赵炎以为,官方是在有意无意之中开展了“普通话”的推广工作。

相关文章:
河南普通话水平测试报名入口_普通话在线报名系统
普通话考试时间
河南普通话考试当日流程
河南普通话考试报名方法
普通话等级考试在哪报名?报名官网入口?
必拿普通话二甲证书综合攻略!
河南普通话考试最后一题怎么说够三分钟?
普通话考试_汉语历程的浅谈(一)
「河南普通话」情绪智力,创造能力与体质能力体现学习方法!
「普通话学习」运用记忆规律,促进知识促进普通话学习